最近一周看完的电影《The Dig》英剧《After Life》书籍 《我的二本学生》,发现它们无一例外的格外写实,比如用尽心机去吸引同性恋丈夫注意最后明白做什么都没有用唯有各自拥抱自由的妻子;比如妻子去世后无数次想结束生命甚至到了最后一集还想轻生的丈夫;比如在固化的阶级面前逐渐弱化到以卵击石般存在的普通高等教育……面对这些格外写实的作品,更加赞同德波顿的观点:哲学是一种最深刻的慰藉。拿起了前段时间摘抄自复旦哲学名师陈果书中的一段话再读了读:除了我们自己的“心”
我爸爸走了,有点突然,早期肺癌本来很有把握的手术,术后恢复不好,并发肺炎,在icu里面毫无知觉的挣扎了17天,走了。
看第一季的时候所有的悲伤都是想像的。没成想,看第二季的时候最亲近的人已经不在了。
我在国外,我可怜的妈妈一个人在小城里生活,连狗狗都没有。
她朋友很多,每天忙着锻炼,天天都有朋友陪她出去玩,不知道她每天晚上回家的日子怎么度过的。孤单的待在那么大的房子里。
爸爸,我想你了。
《后半生》第一季完结后豆瓣分数目前停留在8.4分;第二季刚刚播出分数就飙升到9.0分,并是不质量上升了(第一季台词质量已经是我看过的所有剧的TOP之一,第二季只是维持了水准),而是第一季那种极度消极的“丧”气质已经涮掉了不喜欢这部剧的观众。
最明显的就是第一季你还能看到“这个男主又丧又mean” “男主狭隘到令人生厌”这种评价,第二季几乎一水儿的好评。
原因从长评就能窥视一二:
真正热爱这部剧的人,大多是有过“永失所爱”经历的观众。而这些这些观众都会回来看第二季。
这部短剧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剧情,只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再普通不过的事,但每一集都被它感动到,除了男主在失去妻子到逐渐放了自己的主线外,还有是因为他身边的朋友和擦肩而过的人给予的短暂的暖。剧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报社老板,丧偶的老妇,性工作者,瘾君子,报社同事,养老院护工,邮差,想要上报的居民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磨难,或者在真实生活中你根本就不会关注他们,但是当他们出现在男主生活中时,每个人都用不同的方式或者故事去关心男主,帮助男主,告诉男主
【影剧推荐】No.3丨《后半生》(After Life) (转自微信公众号: 属于你的UncleChang )
【推荐理由】本片以“丧”为基调,幽默又不失理智的讲述了一个中年男人失去挚爱之后对生活完全失去了兴趣的"丧"态,进而各种毒舌,作死。几次绝望打算结束生命的时候,那只充满爱意的狗狗就及时的出现了。男主妻子在临终之前录下了很多视频,留给了她毕生的挚爱,希望他可以继续快乐的过完余生。黑色的幽默,描绘着现实的人生,爱情,亲情,友情,可能每个人都在追寻生活的真谛,究竟为了什么要去活着
太好笑了,也太好哭了。
“It hurts just to be alive.”
“In three words I can sum up everything I’ve learned about life, ’It goes on‘.”
“Say it back.”
沉浸在悲痛中仿佛上了瘾,觉得人生因某个人的离去而失去意义了,痛恨这世界也意图报复所有人,但却被发现“本性难移”—你是寓言故事中的青蛙而非蝎子。蝎子很酷,但你注定只能是那只善良的,无坏心的青蛙,那个黏糊糊的胖墩。你是如此温柔,以至于你恶人的伪装轻易就被挑破了。
你想当个恶人,或当个幸福的人,但最终发现人生漫长
后半生 第二季:逻辑严谨!Life goes on. 除了继续,我们别无选择。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580bk.com/vod/id-64904.html